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

「上班族英語實戰力」大調查:敢開口、能應用,職場身價立漲10%

2013-03 Cheers雜誌150
作者:李欣岳

















圖片來源:architetta提供

英語力對上班族到底有多重要?把英文學好,究竟能創造多大的價值與效益?《Cheers》雜誌以國內雜誌至今最完整的「上班族英語實戰力」大調查,告訴你答案!

今年最值得的自我投資是什麼?考熱門證照?準備國家考試?錯了!不管從求職、加薪、升遷哪個面向來看,都不會有另一個答案比「學好英語」4個字更有說服力。

這一點,正是《Cheers》雜誌與台灣最大人力資源專業組織——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合作,首度針對企業進行「上班族英語實戰力」大調查,從多達209位實際負責人資業務的主管回覆中,得出的具體結論。

中華人資協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任委員、美商宏智國際(DDI)亞太區資深顧問萬子綾指出:「大家都知道『英語很重要』,但始終停留在很模糊的概念。透過這份調查,可看出它到底如何實際影響工作者個人。」

超過200家企業首次公開他們對員工英語力的期待與實務做法,當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發現,可做為上班族在培養自己與規畫職涯時的重要參考。


發現1:想找好工作,先闖過每年愈來愈高的英語門檻

愈來愈多企業在求才時直接把英語能力作為指標,換言之,英語好,工作機會相對多更多

高達99.0%的企業,同意或非常同意「對工作者來說,英語能力愈好,愈有更多工作機會與發揮舞台可以選擇」。

以外貿協會每年開辦的國際企業經營班和國際貿易特訓班為例,每年招生一次,錄取約260人,訓練期間約12年。結訓後,學員平均多益成績超過900分,平均每人有12個工作機會。

企業對於員工英語力的要求,更隨著時間、業務拓展而不斷提高81.8%的企業,同意或非常同意「公司『現在』對於員工英語能力的要求,比3年前更高」;至於「未來」3年的要求又將比現在更高,這個比例更進一步高達92.3%。

反映在實務上,超過6成企業要求新進員工必須具備相當的英語程度。以多益(TOEIC)來說,門檻為550749分的企業最多(23.9%)。英語不夠力,可能第一關就過不了。

這些數據的背後,是企業需要國際化人才的急切,富邦金控就是一例。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指出,富邦近年積極布局中國、香港、美國、越南等地,今年更首度到美國招募儲備幹部。針對儲備幹部與法人金融業務,富邦分別訂有多益750分與600分的下限,另外還會自行舉辦內部英語口筆試。儲備幹部有海外分行的輪調機會、法金業務則需要參與國際聯貸案,會有英語徵信報告。

世界是平的,即使不出國,但知識也需要和國外互動,」富邦金控人力資源處訓練發展部協理蔡銘茹指出。即使在台灣面對客戶,未必每天都用到英語,但是富邦經常需要派員工到海外參加國際研討會議,將最新知識帶回台灣,如果英語不夠好,就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國際脈動,順利轉化成組織創新的能量。

發現2:英語力進入績效評估項目,正式成為專業的一環

企業對員工的英語力評估,不只在任用時具備一次性證明就夠,更持續延伸到之後的績效評估與升遷。

57.9%的企業,會針對全部或部份職務,將英語力列入正式的績效評估指標。即使未列入績效評估指標,但會針對全部或部份職務,提出具體英語能力要求的企業,比例則高達88.0%。

萬子綾分析,對企業來說,提升員工英語力的本質,不是為了追求考試或成績,而是在實務工作中應用出來

調查結果也呼應萬子綾的觀察。在企業要求員工英語力的選項中,前5名有3項與日常工作內容有關,分別是「email溝通使用英語」(65.8%)、「用英語開會與簡報」(35.9%)、「能撰寫商用英語文件(如合約、計劃書)」(33.2%)。既然目的是應用,自然不是一紙書面證明就夠,而是必須維持水準、甚至不斷進步。

以富邦來說,儲備幹部在2年培訓階段,需要進行3次個人簡報,最後一次必須使用英語。在簡報前,富邦會請外部師資以2天時間提供英語簡報課程,儲備幹部的簡報成績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培訓評估結果。

發現3:英語好壞,直接與升遷、加薪連動;最多企業願加薪3千元作為加給

除了績效評估之外,結合薪資、獎金或升遷制度,也是許多企業採行用以激勵員工提升英語力的方法。

在針對員工有英語力要求的企業中,將近4成會對同樣職稱、但英語能力較好的員工,多給專業加給或是更高的本薪。金額最多的範圍落在3,0004,999元(32.0%)、1,0002,999元(53.3%)。若以月薪3萬元上下來計算,等於每月可以靠英語力為自己加薪約1成。

此外,在針對員工有英語力要求的企業中,有78.8%會針對全部或部份職務,將英語力列入升遷條件內。

台灣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中鼎工程,就是將英語力結合薪資與升遷的代表企業。中鼎針對新人與經理職,分別有多益須達500分、750分的要求;還有針對新人晉用的英語測驗,而多益成績未達標準者,無法通過試用期。從新人到經理級主管間,每個職級約會再提高多益50分的要求。
中鼎的配套措施,則是提供英語力的薪資雙軌制。在經理級以下的員工,英語力通過或未通過規定門檻,各職級的薪資,會有兩套明確的對應標準,兩者差距約1成;經理職以上,則一定要達到750分的標準。

有國際化能力的員工,才能和全球標竿企業競爭,」中鼎企劃及人資資深協理蕭銘證指出。在全球各地承包工程,中鼎目前營收大約45成來自海外。約3,000名員工中,長期派駐海外與各國工程團隊的有500名左右。靠著這套實施10年的制度,讓中鼎即使經歷金融海嘯,仍在20042011年這8年中,維持每年淨利成長。

蕭銘證認為,一大關鍵就是中鼎人有能力走出台灣。中鼎人力資源部經理謝鄭忠也補充:「員工英語力和公司成長相關,唯有從升遷制度下手,才能有效提升。」

發現4:最重視英文的職務 行銷銷售與主管職

除了在招募、用人上,企業都普遍更重視英語外,究竟哪些特定類型的工作,必須達到的標準又更高?調查中,答案最集中的兩類職務,依序為「行銷銷售人員」(69.0%)、「主管職人員」(64.7%),也是唯二比例超過6成、大幅領先其他職務的類別。

理由不難理解。行銷與業務工作是第一線面對國際客戶的角色;而主管職的高比例,一方面是全方位溝通、管理的角色所需,再者,也從另一個面向再度印證,英語愈好,愈有利於向上晉升的現況

雖然與市場、客戶相關的職務首當其衝,但萬子綾進一步提醒,事實上,包括產品開發與研發,也都是企業愈來愈重視員工英語力的領域,畢竟這類工作和國外客戶或下游廠商合作的機會多,若不能做到有效溝通,就難以完成任務。

發現5:提升員工英語力,台灣企業可再加把勁

透過這次調查,除了探討英語力如何左右個人的職場身價與路徑,另一端,我們也好奇:既然企業如此看重,那又如何塑造一個協助員工提升英語力的工作環境?關於這一點,顯然台灣企業還有更多投入的空間。

當問到「是否有協助提升員工英語能力的機制或環境」時,回答「有」、「部份職務有」、「無」的企業,分別為37.3%、32.1%、30.6%。對比先前9成以上企業對員工英語力的要求會不斷提高,前兩者的比例顯然應該更高。

目前來看,提供學習補助、課程,仍是企業最常使用的途徑。不過,最好的方法,往往是高階主管帶頭示範,以身作則來營造環境。

豐田(TOYOTA)代理商和泰汽車的做法可供參考。和泰管理部人才資產運用室室長林裕昌指出,和泰大約從15年前開始協助員工提升英語力,將新人任用與內部升遷結合多益成績,目前任用與升遷標準均為多益650分。推動這項措施的前5年,由公司直接送員工去上課,全額補助學費與多益測驗費。林裕昌說,當時連副總級主管都一起報名,「他不是去督軍,而是和大家一起認真學習。」

5年前,總經理還親自擔任講師,針對室長級幹部做教育訓練,上「如何用英文寫好email」課程,更達到高度宣示效果。實施到現在,和泰已改為鼓勵員工自我成長,員工進修任何英語相關課程,公司補助一半學費。此外,每月的月會全部用英文簡報與開會。林裕昌指出,和泰絕大多數員工的英語能力,都已在多益650分以上。

發現6:「後浪」英語力上升,「前浪」更得警惕

當愈來愈多企業在人才的選訓用留上,都愈發強化英語力這個要素,需要警醒的,不只是生涯尚處起步階段的年輕人,職場老鳥更需要警惕。

透過延伸採訪,我們發現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──這幾年間,普遍來說,新世代的英語能力已比前輩好。林裕昌觀察:「現在看新人履歷,多益990分滿分的,大約每30份中會有一份,比例有逐年提升的趨勢。」

大學教育比過去更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英語力,是一大推手。讓學生在大三或大四階段,前往海外姊妹校當交換學生一年或一學期的比例,現在成為大學間招生競爭、辦學績效的指標。例如,台灣大學就訂下在2014年以前,三分之一大學部學生都必須有出國經驗的目標。

更積極的,則像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,從101學年度大一這一屆起,大學部每年3個班中,有1班是英語專班,採用全英語授課,完全顛覆過往「工科重數理、輕英語」的印象。成大機械系系主任李永春說:「在全球化的世界中,英文和數學、物理一樣,都是主科,一樣重要。」

這些從教育體系中累積的能量,都讓職場中產生英語技能「長江後浪推前浪」的效應。

過分強調語言,忽視其他專業,當然也是種以偏蓋全的偏頗,但不要讓英語力成為萬事具備後的絆腳石,絕對是上班族必要的認知。

事實上,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(ETS)台灣區代表忠欣策略暨法務長甯耀南指出,根據忠欣統計,去年台灣多益測驗的報考人次達26.46萬人,比前一年成長11.8%,每年皆以兩位數字的速度成長,某種程度也反映出了台灣上班族急起直追的意識。

只是跟國際相比,動力需要更高。甯耀南舉例,韓國三星電子規定外派員工多益成績必須達900分、科長級以上主管必須達920分;LG電子與現代汽車則規定剛畢業員工必須達800分。若把這樣的標準放在多數台灣企業上,簡直就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

不過,不管是老闆要求或是後生可畏,要有效提升英語力,最終還是得回歸工作者的自我成長動機。

「從企業需要,變成自己想要,才會持續進步,」蕭銘證傳神地指出當中差異。陳昭如也認為:「中高階主管要擴充工作半徑與mobility(移動力),語言是第一要件,只要對職涯有期待,英語力就不會中斷。」

技能面的語言,延伸到的其實是視野、企圖和格局,後者更決定了企業對將才的定義。所以,現在你是否也同意,提升英語力,是今年報酬率最高的自我投資呢?


來源: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7606&page=1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