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3 Cheers雜誌150期
作者:盧昱瑩
圖片來源:王創緯
跟老外溝通,總是怕講錯、怕丟臉?其實,語言的目的是溝通,能彼此了解,比把話說得漂亮更重要!
來自法國的奈易耶(Jean-Paul Nerrière),曾是美國IBM第一個非美籍副總裁。他到日本出差時,發現當兩個人都不是以英文為母語,少了文法、句型、還有來自心理的壓力,對話反而比較順利、簡單。
從2004年他提出Globish至今,不僅受到國際媒體大幅報導,他與英文教師大衛洪(David Hon)以Globish共同寫作《全球化英語:輕鬆和全世界溝通》(Globish The World Over)一書,也已被翻譯成匈牙利、波蘭、俄文、中文等10數國語言。
2013年初,奈易耶來到台北接受《Cheers》雜誌專訪,即使操著一口濃重法國腔英語,他卻只使用大部份人都學過的單字,搭配簡短的句子、適時的手勢,讓我們實際感受到了Globish的精髓。
Q:據說Globish的概念,與你過去到日本出差的經驗有關,你是如何發想的?
A:當時我在IBM負責國際行銷的業務,1980年代的日本,是IBM很重要的市場。我發現到,我與日本同事、客戶的互動,比我的美國同事們更有效率、更容易。
我覺得這有幾點原因。第一,面子問題;第二,因為我跟日本同事都不是以英語為母語,所以我們自然都使用比較簡單的單字。一旦對話中出現聽不懂的狀況,日本人很自然地會請我再說一次,但他們不敢這樣跟美國人說,因為覺得很丟臉,會被認為英語不好。
以英語為母語者,有些會把大多數非英語為母語者說的英語視為「彆腳英語」(broken English),但這種英語其實已足夠進行友善而有效的溝通。
既然在英國講英文、丹麥講丹麥文、波蘭講波蘭文,那全球性的語言,應該要稱為「全球化英語」(Globish)。它就像是“Diet English”(健怡英語),因為它比英語更「低卡」(Lite)。
Q:Globish有什麼特點?我們該怎麼使用?
A:第一個特點是「較容易理解」,但這關鍵不是在「聽」的人身上,而是「說」的人身上。如果你聽不懂,是我說得不好,我應該用一種你聽得懂的語言來跟你溝通。
許多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認為自己的英語很棒,如果對方聽不懂自己說的,是因為對方的英語不好,不是自己的問題。但他們錯了,他們應該縮短彼此之間的溝通距離。
第二個特點,是在用字遣詞上刻意有所「限制」。我和日本人講的英語都有限,這對我們來說,反倒變得不是限制,因為我們因此更了解彼此說的,達到溝通目的。所以,我們需要對Globish定義一些規則。例如簡短的句子,每句15字,最長不要超過26字。
Globish不代表說的是「洋涇濱」英語,說的同時,依然要用標準的英語文法,只是把字彙減少到1,500字。1,500字並不多,但可以藉由這些字延伸出近5,000字。
例“care”,就可以衍生出“careful”、“careless”、“caring”、“careless”等等。另外,要有標準的發音,避免兩人的理解不同。
Q:你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有什麼獨到心法?
A:我高中時,英語還沒有被認為非常重要,所以我沒有到英國念書,當時也只有少數人這麼做。
等到進入IBM工作,29歲時,我觀察到,每天晚上都有 老師到我40歲主管的辦公室教他英語。我由此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:如果英語不好,他升遷的機會也比較小,因為主管們都需要頻繁地向歐洲總部報告。由於不希望這樣的狀況發生在自己身上,所以我開始回頭認真學英語。
37歲時,公司測試我的英語能力,滿分5分中,我拿到4.9分,因此被派到美國IBM工作,這對一個歐洲人來說是很不可置信的。
當時,我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去上英文課,所以在29~37歲這段期間,我只看原文發音、沒有配音的英語電影,休閒時間都花在英語上。如果一個英文作家寫了25本書,我就把他所有的書都看過,而且不只看一遍;另外,我只聽英文歌曲。
簡單說,就是把我最多的時間放在英文上。
在許多城市住過後,我發現若邀請我的英國領事客戶到家中吃飯,不僅花不到太多錢,還能交上朋友。所以我每週都找他到家中聚餐,一直用英語聊了好幾個星期。後來,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地,順利到美國工作。
所以,我建議想學好英語的人,可以多聽「美國之音」(Voice of America, VOA)、學唱英語歌,但不是卡拉OK那種形式,因為可以看到字幕,就會去念;相反的,要去聽一首你喜歡的歌,不看歌詞、一直不斷地聽,之後再去看就能發現:「啊!原來這個字是這樣發音的。」另外可以看CNN,或是英語節目,不斷重複看到你了解為止。
Q:跟不同國家的人溝通,有時候不是因為不會說,而是因為聽不懂對方的腔調或口音,這一點你又怎麼克服?
A:網路是個很好的工具。像是利用Skype,你可以跟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聊天,藉此去習慣不同的口音。這樣一來,你也能精進自己的發音,去讓更多人了解你在說什麼。
用法國人抓兔子來比喻,我們在抓兔子時,要善用「聽力」,才能聽到牠藏在哪裡,所以要去磨練你的耳朵。
英語為母語人士的溝通對象,多半為家人、朋友等同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;非英語為母語的人,使用英語的時候,不只跟英語為母語的人溝通,更多機會是與其他國家的人溝通。
所以相較於他們,做為一個說Globish的人,我能接觸許多不同口音的人,也會比英語為母語人士更習慣不同口音,這其實是我們的優勢。
要強調的是,專業比語文更重要。
舉一個例子:如果我的小孩在台北,他的眼睛不舒服,想找個眼科醫師,哪種醫生是我想找的?當然是醫術好,而非英語好卻不專業的醫生。
在企業中,通常會認為某人英語講得比較好,他的能力就比較好,但事實上,他說的是否是讓人了解的英語?我發現很多企業先挑語言能力好的人,再從中挑具有能力的,這樣一來,很容易把真正最好的人遺漏掉。
Globish聰明用4原則
01 多使用主動語態
Globish大多使用主動語態,主要結構是主詞在句首:
主詞(句中的關鍵人物)﹢動詞(主詞的動作)﹢受詞(接受動作的名詞或代名詞)。
不要太常使用被動語態,但有時候還是會聽到,所以要知道被動語態中的主詞是放在句子最後,以免造成誤解。
例如:“The program will be dropped completely.”(這個節目要停掉了)句中看似沒有主詞,但停掉節目的「人」才是真正動作的主體,只是在被動語態中,這個主詞容易被省略掉。
02 盡量不用比喻
‧減少使用慣用語:每種語言的慣用語不同,同一個片語在相同語言、不同國家中也可能有很大差異;根據年齡層、社會階級所慣用的流行語也大不相同。
‧「類比」要用在雙方都理解的情況下:例如,我們或許會說某個想法“as old as last week's newspaper.”(跟上週的新聞一樣過時了),但每個人對過時的定義不同,只有在確定溝通的雙方都了解類比的意思,才可以使用。
‧小心並盡量減少使用否定問句:像“Is it not time for a coffee break?”(喝咖啡的時間不是到了嗎?)之類的句子,不如用更清楚、直接的肯定問句:“Is it time for a coffee break?”
另外,回答時最好也不要只說Yes或No,而是“Yes, it is.”或“No, it isn't.”以減少混淆。
03 避免太多修飾或反身子句
例如:“We do not know where the keys to the back door were hidden.”(我們不知道後門的鑰匙藏在哪裡。)
換成Globish就會變成:“We cannot find the keys to the back door. They are hidden somewhere.”
04 多使用that
英語母語人士使用that或whom的子句時,很常略過that或whom。但Globish不但不省略that,而且還重新造句。
例如“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e government cannot reduce your taxes.”(有很多因素讓政府無法減少你們的稅金。)
換成Globish會是:“The government cannot reduce your taxes. Of course, there are many reasons.”
來源: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7597&page=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